一個普通青年的公益元年
我們不直接創(chuàng)造美好,而是幫助更多的人創(chuàng)造美好,從而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即使有時候美好背后承載著太多的現(xiàn)實,即使鄉(xiāng)村二字的意義有著我們遠遠無法想象的分量。
2017年,是一個元年。
2017年,即將大學畢業(yè)的我選擇了踏入公益行業(yè),選擇來到了桂馨。
大學時,和許多人一樣,家人、同學等也曾經(jīng)建議我去考研、出國或者找一個和專業(yè)對口的好工作,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甚至2016年為了準備考研在學校復習了半年,連志愿都前后改了兩次,但那段時間總是進入不了狀態(tài),總在想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選擇;再加上看著身邊不考研的同學成天忙著跑各種各樣的招聘會和面試,我心里愈發(fā)感到迷茫、不安和愧疚。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千百萬應屆畢業(yè)生的生活常態(tài),把這樣的狀態(tài)歸結為迷茫;并不是我好面子,但我覺得我還真不是這樣,因為我的腦子里一直都盤踞著一個在旁人看起來不那么“正經(jīng)”的職業(yè)選項——公益。這個選項時不時地刺激著我,只是那時我真的不知道,或者是不敢,尤其是和家人開口。
可能是因為個人性格的原因吧,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坐不住”的人,總想趁著年輕,能多去一些地方走走看看,多了解一下這個我生活的社會和世界,可能是因為大學頭兩年的公益社團經(jīng)歷吧。雖然個人時間總是被擠占,甚至都沒有擁有過一個完整的周末,但在做著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開心,因為我覺得這樣的經(jīng)歷能讓我獲得比大多數(shù)同齡人更多的眼界和成長。
就這樣,直到大四那年的中秋節(jié),離考研還有4個月的時候,我抱著心里始終揮之不去的那份執(zhí)念,在沒有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拿著一份在我事后看來有些粗糙的簡歷,申請到桂馨實習。當?shù)玫綔蚀_的回復告訴我說成功申請到了實習機會時,我突然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異常堅定地覺得應該把握自己未來的生活狀態(tài),無論之前是出于什么原因沒有敢于開口,現(xiàn)在都是不得不說的時候,不能錯過了。于是我借著中秋假期回家的機會,和家里“通知”了這件事情,以往總是以各種道理嘮叨出國、考研的爸爸這次的反應到出乎我意料的簡潔:“不管你怎么選,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
說實話,在來桂馨之前,我對她的了解還停留在桂馨書屋和悅讀周,至于對公益,那就更少了。你看到這兒可能會有些奇怪,一個想去公益行業(yè)工作的人,對這個行業(yè)卻知之甚少,但我覺得這并不奇怪。確實,我曾有意去查看一些相關的文章和資料,但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是永遠不能對這份事業(yè)有真正的了解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去親身經(jīng)歷,去親眼看到和親耳聽到,才能對這份事業(yè),對桂馨,有一個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幫助我更好更快的成長。于是,在我剛剛來到桂馨的時候,確立了對自己的定位——通過一年的時間,去體驗、參與、觀察和思考。
因為做過支教的原因,我一直很憧憬做志愿者工作,覺得很單純,和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們在一次我也很開心。機緣巧合,剛好桂馨這方面工作人員空缺,于是我“如愿以償”地接手了。但現(xiàn)實很快就告訴我,這份工作并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桂馨書屋結項、走訪、立項,南師項目走訪,南京參訪,閱讀培訓相繼而來,我感覺離我自己當初預想的工作方式和狀態(tài)越來越遠——事情很多,但又沒有真正深入到項目的核心層面,也沒有人來告訴我那個層面是怎么樣的。所以那段時間,雖然很忙,雖然經(jīng)常出差,但心里卻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充實感。這和我的預期絕對是有落差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就像在邊緣徘徊。
記得有一次在出差的高鐵上,我和夏霜聊天時說,感覺自己現(xiàn)在離項目很遠。她當時具體怎么回答我的現(xiàn)在記不清了,但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等你夏天去悅讀周走訪一圈下來你就不會這樣想了。”對于悅讀周我總是抱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不僅僅因為那是我來的“地方”,還因為每個這樣的夏天,帶給我的改變讓我意外。
轉眼便到了悅讀周,于是就有了那篇在火車上、汽車上用手機寫成的文章《我改變今天,你們改變世界》。我相信這句話可以很好地表達我內(nèi)心對于公益這個行業(yè)以及桂馨一直在做的事情性質(zhì)的感悟——當我們看到這些鄉(xiāng)村學校、老師,看到志愿者,看到捐贈人,看到我們的專家名師,因為共同參與了桂馨的公益事業(yè)而發(fā)生改變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那種改變早已脫離于個體的范疇了,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但你又怎么知道,自己是其中的哪棵樹或哪朵云呢?我想這便是全職公益人這份職業(yè)的樂趣和意義所在——我們不直接創(chuàng)造美好,而是幫助更多的人創(chuàng)造美好,從而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即使有時候美好背后承載著太多的現(xiàn)實,即使鄉(xiāng)村二字的意義有著我們遠遠無法想象的分量。
我對2017年心存感激,因為這一年教會了我在大學社團時期就曾學到過的一個道理——很多時候,重要的不是你想要做什么,而是你能做什么。這句話,也概括了我目前的工作狀態(tài)。在平時的工作中,我覺得應該專注于自己的工作,但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工作。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想法和點子還算多的人,這一點也是我的優(yōu)勢,例如在傳播和創(chuàng)意設計方面,我總是對這些抱有最大的興趣,也是因為這個特點,在有些方面我會異常的堅持。
2008年是中國的公益元年,但對于我來說,2017才是我的公益元年。雖然,這并不是我第一年接觸公益。這一年,它可能只是我人生中的百分之一,但誰也說不準,這百分之一對我自己而言,卻有百分之百的改變。
一個普通青年的公益元年——元年意味著開始——我說故事還長,你說還有以后。
我依然這樣滿懷期待著。
2017年,是一個元年。
2017年,即將大學畢業(yè)的我選擇了踏入公益行業(yè),選擇來到了桂馨。
大學時,和許多人一樣,家人、同學等也曾經(jīng)建議我去考研、出國或者找一個和專業(yè)對口的好工作,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甚至2016年為了準備考研在學校復習了半年,連志愿都前后改了兩次,但那段時間總是進入不了狀態(tài),總在想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選擇;再加上看著身邊不考研的同學成天忙著跑各種各樣的招聘會和面試,我心里愈發(fā)感到迷茫、不安和愧疚。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千百萬應屆畢業(yè)生的生活常態(tài),把這樣的狀態(tài)歸結為迷茫;并不是我好面子,但我覺得我還真不是這樣,因為我的腦子里一直都盤踞著一個在旁人看起來不那么“正經(jīng)”的職業(yè)選項——公益。這個選項時不時地刺激著我,只是那時我真的不知道,或者是不敢,尤其是和家人開口。
可能是因為個人性格的原因吧,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坐不住”的人,總想趁著年輕,能多去一些地方走走看看,多了解一下這個我生活的社會和世界,可能是因為大學頭兩年的公益社團經(jīng)歷吧。雖然個人時間總是被擠占,甚至都沒有擁有過一個完整的周末,但在做著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開心,因為我覺得這樣的經(jīng)歷能讓我獲得比大多數(shù)同齡人更多的眼界和成長。
就這樣,直到大四那年的中秋節(jié),離考研還有4個月的時候,我抱著心里始終揮之不去的那份執(zhí)念,在沒有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拿著一份在我事后看來有些粗糙的簡歷,申請到桂馨實習。當?shù)玫綔蚀_的回復告訴我說成功申請到了實習機會時,我突然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異常堅定地覺得應該把握自己未來的生活狀態(tài),無論之前是出于什么原因沒有敢于開口,現(xiàn)在都是不得不說的時候,不能錯過了。于是我借著中秋假期回家的機會,和家里“通知”了這件事情,以往總是以各種道理嘮叨出國、考研的爸爸這次的反應到出乎我意料的簡潔:“不管你怎么選,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
說實話,在來桂馨之前,我對她的了解還停留在桂馨書屋和悅讀周,至于對公益,那就更少了。你看到這兒可能會有些奇怪,一個想去公益行業(yè)工作的人,對這個行業(yè)卻知之甚少,但我覺得這并不奇怪。確實,我曾有意去查看一些相關的文章和資料,但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是永遠不能對這份事業(yè)有真正的了解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去親身經(jīng)歷,去親眼看到和親耳聽到,才能對這份事業(yè),對桂馨,有一個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幫助我更好更快的成長。于是,在我剛剛來到桂馨的時候,確立了對自己的定位——通過一年的時間,去體驗、參與、觀察和思考。
因為做過支教的原因,我一直很憧憬做志愿者工作,覺得很單純,和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們在一次我也很開心。機緣巧合,剛好桂馨這方面工作人員空缺,于是我“如愿以償”地接手了。但現(xiàn)實很快就告訴我,這份工作并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桂馨書屋結項、走訪、立項,南師項目走訪,南京參訪,閱讀培訓相繼而來,我感覺離我自己當初預想的工作方式和狀態(tài)越來越遠——事情很多,但又沒有真正深入到項目的核心層面,也沒有人來告訴我那個層面是怎么樣的。所以那段時間,雖然很忙,雖然經(jīng)常出差,但心里卻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充實感。這和我的預期絕對是有落差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就像在邊緣徘徊。
記得有一次在出差的高鐵上,我和夏霜聊天時說,感覺自己現(xiàn)在離項目很遠。她當時具體怎么回答我的現(xiàn)在記不清了,但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等你夏天去悅讀周走訪一圈下來你就不會這樣想了。”對于悅讀周我總是抱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不僅僅因為那是我來的“地方”,還因為每個這樣的夏天,帶給我的改變讓我意外。
轉眼便到了悅讀周,于是就有了那篇在火車上、汽車上用手機寫成的文章《我改變今天,你們改變世界》。我相信這句話可以很好地表達我內(nèi)心對于公益這個行業(yè)以及桂馨一直在做的事情性質(zhì)的感悟——當我們看到這些鄉(xiāng)村學校、老師,看到志愿者,看到捐贈人,看到我們的專家名師,因為共同參與了桂馨的公益事業(yè)而發(fā)生改變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那種改變早已脫離于個體的范疇了,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但你又怎么知道,自己是其中的哪棵樹或哪朵云呢?我想這便是全職公益人這份職業(yè)的樂趣和意義所在——我們不直接創(chuàng)造美好,而是幫助更多的人創(chuàng)造美好,從而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即使有時候美好背后承載著太多的現(xiàn)實,即使鄉(xiāng)村二字的意義有著我們遠遠無法想象的分量。
我對2017年心存感激,因為這一年教會了我在大學社團時期就曾學到過的一個道理——很多時候,重要的不是你想要做什么,而是你能做什么。這句話,也概括了我目前的工作狀態(tài)。在平時的工作中,我覺得應該專注于自己的工作,但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工作。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想法和點子還算多的人,這一點也是我的優(yōu)勢,例如在傳播和創(chuàng)意設計方面,我總是對這些抱有最大的興趣,也是因為這個特點,在有些方面我會異常的堅持。
2008年是中國的公益元年,但對于我來說,2017才是我的公益元年。雖然,這并不是我第一年接觸公益。這一年,它可能只是我人生中的百分之一,但誰也說不準,這百分之一對我自己而言,卻有百分之百的改變。
一個普通青年的公益元年——元年意味著開始——我說故事還長,你說還有以后。
我依然這樣滿懷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