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年說》之馬拉作:用知識改變命運 建設家鄉(xiāng)
2020年7月,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少女馬拉作在全國第八屆少代會上提出了一份提案。
從一名貧困戶的孩子到全國少代會代表,如今的馬拉作穿著特色鮮明的彝族服飾,站在《中國少年說》的演講臺上,為我們講述了她所經(jīng)歷的翻天覆地的生活。

馬拉作的家鄉(xiāng)——涼山州昭覺縣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縣,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積淀著厚重的彝族歷史文化。
雖在群山環(huán)繞之中,風景秀麗,卻是深度貧困地區(qū)。
曾經(jīng),馬拉作住在山上漏風漏雨的石頭房里,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看書,踩著泥濘的山路上學,最喜歡燒火,因為火爐旁很暖和……
條件雖然艱苦,但馬拉如饑似渴地學習,她明白:“學習能改變我自己的命運,能讓爸爸媽媽過上更好的日子,也能改變我們大涼山的未來。”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著陡峭的盤山公路,來到村中看望彝族同胞,并對他們說:“我們?nèi)嗣竦拿篮蒙?,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在精準扶貧的政策幫助下,山里每一天的變化都讓馬拉做感到興奮和感動。
一家人搬進了明亮的磚瓦房,父母也都通過技能培訓提高了收入,生活的條件越來越好。
看著屋里那些她從未見過的家具和電器,馬拉作小心翼翼地摸索使用方法,生怕弄壞了它們。
她再也不用幫媽媽燒火,也不用擔心燒火時看書入了迷而浪費柴火了……

“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以后,投入到家鄉(xiāng)的建設當中,當一名老師,把我所學的知識教給大涼山的孩子,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建設大涼山更加美好的明天。”
雖然才14歲,馬拉做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已經(jīng)有了清晰的想法。
從一名貧困戶的孩子到全國少代會代表,如今的馬拉作穿著特色鮮明的彝族服飾,站在《中國少年說》的演講臺上,為我們講述了她所經(jīng)歷的翻天覆地的生活。

馬拉作的家鄉(xiāng)——涼山州昭覺縣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縣,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積淀著厚重的彝族歷史文化。
雖在群山環(huán)繞之中,風景秀麗,卻是深度貧困地區(qū)。
曾經(jīng),馬拉作住在山上漏風漏雨的石頭房里,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看書,踩著泥濘的山路上學,最喜歡燒火,因為火爐旁很暖和……
條件雖然艱苦,但馬拉如饑似渴地學習,她明白:“學習能改變我自己的命運,能讓爸爸媽媽過上更好的日子,也能改變我們大涼山的未來。”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著陡峭的盤山公路,來到村中看望彝族同胞,并對他們說:“我們?nèi)嗣竦拿篮蒙?,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在精準扶貧的政策幫助下,山里每一天的變化都讓馬拉做感到興奮和感動。
一家人搬進了明亮的磚瓦房,父母也都通過技能培訓提高了收入,生活的條件越來越好。
看著屋里那些她從未見過的家具和電器,馬拉作小心翼翼地摸索使用方法,生怕弄壞了它們。
她再也不用幫媽媽燒火,也不用擔心燒火時看書入了迷而浪費柴火了……

“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以后,投入到家鄉(xiāng)的建設當中,當一名老師,把我所學的知識教給大涼山的孩子,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建設大涼山更加美好的明天。”
雖然才14歲,馬拉做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已經(jīng)有了清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