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ounterpoint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市場監(jiān)測項目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韓國品牌三星和中國品牌表現強勁,拉動全球移動手機整體利潤上浮13%。而國產品牌的累計利潤首次僅在一個季度內就超過15億美元。
在此之前,大部分利潤都只由三星和蘋果共同瓜分。近年來,國產品牌也躋身其中。國產品牌利潤的增長,主要歸因于良好的投資整合。其增加了中高端智能手機組合,進一步完善供應鏈。以華為為例,即使定位在高端市場,但其策略明顯是通過滲透高端市場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
Counterpoint的研究主管Neil Shah說道,當然蘋果繼續(xù)在智能手機行業(yè)占據近60%的最大份額。不過,這一比例不敵去年同期86%。去年同期,三星因Galaxy Note 7的慘敗險遭虧損。 盡管韓國廠商對Note 8和中端系列J系列產品增加需求量,但也只獲得全球手機行業(yè)近25%的利潤。而蘋果公司每出售一臺iPhone所獲取利潤超過150美元,而且隨著iPhone X系列居高不下的售價策略,這一季度利潤將繼續(xù)增長。更何況市場對256GB版本的iPhone X有更高的需求,利潤情況可想而知。
2017年第三季度蘋果在移動手機市場利潤總額占盡60%,三星緊隨其后。經相關人員預測,2017年第四季度,蘋果配合iPhone X持續(xù)上漲的銷量其利潤有可能會進一步提升。而三星在第三季度強勢回歸,推出Note 8系列,而S8系列表現依舊強勁。
國產品牌華為在2017年第三季度實現了67%的利潤增長,原因是其在價格區(qū)間內加大業(yè)務擴張。比如,華為的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在其Mate和P系列的驅動下就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與此同時,OPPO、Vivo在全球手機利潤中排名四、五,主要基于他們在中國市場的表現。
雖然小米強勢回歸,手機利潤增長41%,但仍落后于市場領頭羊。主要是小米大部分出貨仍是低端機型。目前小米推出了Mi Mix 2或Mi 6系列的高端機型來擴大更高的市場利潤。
蘋果的單機利潤是三星的5倍,大約是國產品牌平均利潤的14倍。2017年第三季度,蘋果的單機利潤為151美元。
在全球范圍內,三星在同等價格區(qū)間內的機型最為豐富,選擇更為廣泛。該公司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利潤為31美元。像華為、Oppo和Vivo這樣的國產品牌,單機利潤上表現十分相似,大約在15美元左右。與其他國產品牌相比,小米的單機利潤為2美元較為低下。